Skip to content

XR 产品以及趋势

内容包含对XR行业和XR产品的看法、以及对创业的理解是怎样的、自己期待从事的方向,到岗时间等

XR目前行业趋势


市场规模与增长

  • XR 市场扩张
    全球 XR 市场预计 2024–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将达到 38.6%,2025 年被认为是市场爆发临界点 IDC 报告

  • VR 市场
    虚拟现实(VR)市场预计从 2024 年的 435.8 亿美元增至 2033 年的 3828.7 亿美元,期间 CAGR 为 27.3% GlobeNewswire

  • 工业元宇宙
    工业元宇宙市场预计 2025 年为 482 亿美元,到 2032 年达到 6006 亿美元,CAGR 为 20.5% XR Today


硬件发展与设备趋势


应用拓展与企业落地

  • 医疗与培训
    XR 技术广泛用于手术模拟、虚拟解剖教学,提高培训安全性与效率 Immersive Learning News

  • 远程办公协作
    XR 与 AI 融合,推动虚拟会议、3D 白板和数字孪生应用,如 Microsoft Mesh 与 Meta Horizon Workrooms Immersive Learning News


平台标准与生态

  • OpenXR 标准
    OpenXR 1.1 于 2024 年发布,统一了跨平台 API,目前兼容 Meta Quest、HoloLens 2、HTC Vive 等主流设备 OpenXR 维基百科

  • Android XR 平台
    Google 携手 Samsung 与 Qualcomm 推动 Android XR 平台,内置 Gemini AI,在 2025 年 I/O 大会上展示智能眼镜原型 Times of India


内容创作与伦理

  • AI 与 XR 融合
    XR 技术与多模态 AI 融合,实现实时 3D 渲染、手势与对象识别、场景智能感知 arXiv

  • 隐私与健康挑战
    XR 在沉浸体验中带来隐私、成瘾、心理依赖与误导风险,亟需伦理规范与监管机制 arXiv 论文


艺术与文化应用

  • XR 与艺术融合
    2025 年威尼斯电影节展示了 69 部 XR 作品,标志 XR 正在成为艺术与电影的创新载体 The Guardian

总结
XR 行业正迈向 高速成长期。驱动力来自市场规模扩张、硬件轻量化、平台标准化、企业与文化应用扩展,以及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。

个人对XR的看法

AI 刺激 XR,但真正打动用户的是实用性与体验

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,人工智能(AI) 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。 我在本科(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)学习期间,2021 年已经在海外使用 OpenAI 的 ChatGPT。当时我对 AI 的理解更多是 大数据的整合与算法匹配。如果要问我是否认为它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,我的回答是:AI 更像是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技术工具,而不是全新的科技产品形态。

相比之下,空间计算(Spatial Computing)与虚拟现实(VR/AR/MR)技术的潜力更令我期待。当前它们在市场上没有像生成式 AI 那样快速普及,大概率原因在于:

  • 生成式 AI 产品(如 ChatGPT)几乎零门槛、低成本即可使用
  • XR 产品则依赖 硬件设施,带来额外成本,用户必须权衡其是否能真正解决生活或工作需求。

显而易见,现有大多数 头戴式 VR 设备 并未完全解决这些核心痛点:

  1. 价格 – 高性能设备价格仍居高不下;
  2. 续航 – 受限于电池容量,使用时间有限;
  3. 用户体验:

    • 佩戴舒适度 & 眩晕感(motion sickness);
    • 沉浸感不足(渲染延迟、环境真实感不足);
    • 交互体验有限(眼动追踪、手势追踪仍待优化)。

由此,智能 AR 眼镜 可能是突破口。它们在传统功能(拍照、录像、音乐播放)的基础上,叠加 问答式 AI 助手。相比拿起手机去拍照/搜索,用眼镜直接发问更直观、更自然。这类产品显著降低了交互门槛,提升了使用率和普及率。

目前,AI 眼镜与下一代头戴式 VR 设备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,可谓是一片“蓝海”。Meta 在美国市场的成功(如 Ray-Ban Meta 智能眼镜 销量超过 200 万台 预计销售1000万台截止2026年)已经验证了这一趋势。国内头部厂商也在加码研发,例如 小米、华为、Vivo 相继推出轻量化 AR/MR 头显或智能眼镜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进入XR 行业。除了专业背景契合,更重要的是:我长期关注硅谷及全球XR领域的新闻,对该领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热情。

创业的理解

个人对创业的理解可能从三个角度:1. 社会 2. 公司 3. 人文

  1. 社会层面:创业本质上是做有价值的投资——要么亲力亲为地创办企业,要么投资有潜力的团队或项目。这种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注入,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。创业者通过引入新型产品(如智能手机或电动汽车),激活市场流通(如电商平台的兴起),并满足人们的需求(如健康科技解决医疗痛点)。从宏观来看,创业促进经济增长、就业机会和创新扩散。

  2. 公司层面:从公司的视角,创业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组织系统,强调战略、管理和运营的执行力。这里,创业不再只是灵光一闪的想法,而是转化为可复制、可扩展的业务模式。核心包括识别市场机会、组建团队、融资、管理风险,并实现盈利增长。

  3. 人文创业在人文维度上,更像是一场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旅程,涉及激情、韧性和价值观的体现。它超越了金钱和市场,触及人类精神的本质——追求自由、创造力和意义。创业者往往是梦想家,他们通过创业表达对世界的愿景,如 马斯克的SpaceX 旨在“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”,这不仅是技术创新,更是人文理想的延伸。在这个层面,创业考验个人的心理素质:面对不确定性、失败和孤独时,如何保持 resilience(韧性)。

自己期待从事的方向

简单说一下个人背景,出身于高考大省河南,经历过三年的衡水中学模式的寒窗苦读,高考失利后步入大学,就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,不甘于沦为现代教育的陪跑,起早贪黑为之奋斗,大一大二专业第一,拿到过国家奖学金,大三大四毅然决然出国留学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,并拿下每年学校提供的十万人民币奖学金,研究生一年专业电气电子工程,毕设主要设计数字模拟混合电路,预打算留到实验室继续读博(此时已经拿到博士offer),但是无奈研究领域敏感没有拿到奖学金,后毕业回国求职。

个人期待的贵公司的从事方向可能是负责科研以及产品,类似于产品经理(XPM),三年的留学经验使我更加了解海外的文化,对未来公司无论是从海外产品的了解以及复现都能够很好的接手。

到岗时间

英国研究生毕业证,经留服认证估计25年12月拿到,在此之前只能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公司。

薪资

薪资待遇,个人期望年薪25-35之间,如果公司估值潜力高,我愿意接受较低现金薪资换取更高股权。